伴隨著轟鳴的機器聲,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開足馬力,8條生產線全力運轉,奏響復工復產春之曲。
“公司的馬鈴薯粉生產加工,每年可消耗馬鈴薯原料15萬噸,帶動種植面積10萬畝,緩解了本地馬鈴薯銷售難題,受益貧困家庭5000余戶。”2月24日,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經理楊俊有介紹。
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是閩寧協作招商引資閩籍企業,2017年6月入駐隆德縣閩寧扶貧產業園以來,把發展產業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戶”模式,延伸了隆德縣及周邊縣區馬鈴薯產業鏈,逐步形成馬鈴薯種植、淀粉加工、粉條及粉絲系列食品生產的馬鈴薯產業體系。公司日產馬鈴薯粉絲系列產品70噸,年產值3億元,解決本地勞動力600余人就業,人均年務工收入達3萬元左右,讓昔日農戶保命充饑的土豆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豆”。
“上班后每個月有了固定收入,給家庭減輕了負擔,也有經濟條件打扮自己了。”包裝工雍海紅領到工資后喜笑顏開地說,從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讓她體會到自食其力的幸福,工作也更加勤奮了。
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梁隆說,公司采用特殊工藝,生產無礬馬鈴薯水晶粉絲、方便粉絲等20多種系列食品,提高了馬鈴薯農副產品附加值。
“滴”的一聲,手機短信響了,廈門大學藥學院教授吳彩勝發來一條信息:“嘗試通過模擬體外消化和動物實驗,尋找固原馬鈴薯適用于糖尿病人食用的物質基礎,進行相關探索研究。”“要與其他產地馬鈴薯淀粉、加工產品開展比較研究嗎?希望能共同開發幾款適合于亞健康人員食用的產品。”楊俊有立即回復。
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通過與廈門大學、寧夏大學“結緣”,共建產品研發中心、質量安全控制實驗室,加強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并擬研發具有低糖指數的功能性食品,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公司生產的“六盤優糧”系列農副產品逐漸被市場認可,成為永輝超市、海底撈、中石化、京東電商等大企業的供應商。公司成立以來,因地制宜將馬鈴薯產業打造成為助力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不斷加強技術改造,提高生產能力,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吸引更多食品加工、包裝、物流等上下游企業入駐產業園,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目前,公司擁有知識產權10多項,連續3年獲得隆德縣脫貧攻堅貢獻獎。(記者 王樹紅)